八角管市场倒逼动力机制正在消失
在李锦看来,明年去产能将面临着更为复杂、艰巨的局面。
所谓复杂,是指随着八角管煤炭价格的大幅上涨,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业经营状况的明显好转,去产能的市场倒逼动力机制正在消失。
以煤炭为例,自6月末开始,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(5500大卡)开启了一轮长达18周的暴涨,到11月份,这一数字已经超过600元/吨,相比年初的371元/吨,涨幅超过60%。
八角管同样如此,自春节开始,今年钢价经历了多轮上涨,进入11月以来,带钢、热卷、中厚板均再创年内新高:带钢2900元/吨,较年初1740元/吨大幅增长66.67%;热卷3300元/吨,较年初1880元/吨大幅增长75.53%;中厚板3180元/吨,较年初的1790元/吨涨幅高达77.65%。
煤企、钢企经营也普遍好转。截至10月31日,35家上市钢企三季报显示,29家钢企产生盈利,占比达八成。而在去年同期,35家钢企中亏损企业超过六成。
效益的好转让八角管去产能迎头赶上了一场来势汹汹的复产潮,其中不乏一些违规新增产能的现象。
另一方面,尽管今年将超额完成去产能的任务,但深层的矛盾并未解决。在李锦看来,去产能的过程发生了两个转移:一个是空间转移,即对部分困难企业,尤其是国企,其去产能的人员安置大部分以转岗方式在内部消化,困难只是转移到其他部门和区域去了,冗员等包袱仍背在国企身上。其二是时间转移,是指债务等问题并未解决,只是把问题拖到了以后。
“明年的去产能任务还是非常繁重,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各家申报(明年的)计划,但今年的人员安置、债务处理等问题会延续到明年,解决难度还是比较大。”中煤协副会长姜智敏坦言。
过剩产能的资产处理和债务问题纠缠在一起。李全功表示,目前不少要去掉的产能并不能实际拆除高炉,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。
另一个困难,则是后续配套资金的筹集。
人社部数据显示,煤炭去产能涉及安置人员约130万人,八角管系统涉及约50万人。为此,中央设立了两年1000亿规模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,但中央的资金并不能完全为去产能买单。
据李全功介绍,1000亿约有三分之一用在八角管上,八角管今年将安置职工18万,按吨钢来说,奖补资金每吨能补上几十块钱,按人头来算,一个人能补2-4万元。
这明显不够,“人员安置一般每个人都在10万以上,各省目前基本是和中央1:1筹集配套资金,市里和企业也会拿出一部分,但是这个钱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不够的,地方上的资金困难很大。”李全功说。
李锦则表示,下一步去产能有可能扩围到水泥、平板玻璃、电解铝、造船等多个行业,所以,明年是一个艰难的攻坚之年。 |